超微细气泡用于制药废水脱色
制药废水具有组成复杂、有机质含量高、毒性大、色度深、含盐多、生化性差等特点。
在一家20t/d废水的制药企业,需要对废水进行MVR除盐,但是该废水色度极高,达到3000,废水有机物中含有大分子发色基团,使MVR工艺不能正常运行。
针对该问题,宁波长净环保在MVR工艺之前的预处理阶段使用了超微细气泡技术,该工艺产生大量·OH,分解了废水中的高分子黏性物、难降解有机物及发色基团,使废水的色度降低到210,COD从45300降到了27690,实现了MVR蒸发除盐,废盐由危废变成产品。并且臭氧用量减少了85%。
原水
处理后
在预处理阶段。除了脱色之外,超微细气泡技术还能大幅提升废水的可生化性,增加生化处理效率。同时用在制药废水的深度处理阶段,可降低COD和色度,使废水达标排放。超微细气泡用于深度处理有以下优势:
① 超微细气泡产生的·OH,可对废水中的难降解COD进行强氧化分解,对废水进行脱色,使废水能达到排放标准;
② 超微细气泡联合臭氧,可最大限度提升臭氧利用率,对比传统臭氧催化氧化,O/C比更低,且无需反冲洗等操作,使用寿命更长,运行成本更低;
③ 对比芬顿等其他用于深度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运行费用更低,更高效,且无需处理污泥。
在一家25t/d的制药企业,超微细气泡技术可以使废水原水的B/C从0.24提升到0.39,使尾水的COD从114降到60,色度从1014降到8。在达到处理目标的同时,减少了原工艺中臭氧的用量,降低了O/C比,减少了运行成本。
超微细气泡是直径小于1000nm的气泡,具有气泡密度高(内压达3~30bar、电位-40~-100mV)、均质提升溶解氧(上浮1m>21天、存在时间>90天)、强氧化分解污染物(气泡压坏效应、生成大量· OH)等特性。超微细气泡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中,可以简化处理工艺,降低投资成本,并且可以跟臭氧、MBR等传统工艺进行耦合,无需或大幅减少药剂使用,节约能耗成本,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