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净为本 以质为根 以治为生

超微细气泡用于提升废水可生化性

2024/11/26

水处理知识

联系我们

超微细气泡用于提升废水可生化性

 

     废水的生化处理是废水处理工艺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生化效果不好而导致废水排放不达标,而影响生化效果的最大原因在于废水的可生化性。可生化性差一般是指废水的B/C<0.3,而工业上废水种类复杂,大多数的工业废水可生化性都不理想,比如制药废水,造纸废水,电镀废水以及印染废水等,所以在处理以上废水时,都会寻找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方法,最终达到提高生化效果的目的。

     超微细气泡可用于提升废水可生化性。超微细气泡是直径小于1000nm的气泡,具有气泡密度高(内压达3~30bar、电位-40~-100mV)、均质提升溶解氧(上浮1m>21天、存在时间>90天)、强氧化分解污染物(气泡压坏效应、生成大量· OH)等特性。超微细气泡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中,可以简化处理工艺,降低投资成本,并且可以跟臭氧、MBR等传统工艺进行耦合,无需或大幅减少药剂使用,节约能耗成本,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水处理技术。

     在某印染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废水经过预处理-A/O-沉淀-臭氧催化氧化-消毒处理后排出,出水COD约为80~100 mg/L。随着提标改造项目的要求,出水已达不到要求。由于原废水成分复杂、来源甚广,导致其B/C只有0.07,远低于0.3,可见其生化性极差,经生化处理过后,以至于后续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段负荷加重,导致最终出水不能达标。

     针对以上问题,宁波长净环保在原工艺的预处理段和臭氧催化氧化段使用超微细气泡耦合臭氧工艺,超微细气泡技术耦合臭氧能产生大量·OH,可以分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在被破坏断链后,部分COD转化为BOD5,将原水中B/C=0.07提高到0.20,实现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效果还可达到脱色的目的。超微细气泡还可以均质提高水中溶解氧,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超微细气泡耦合臭氧联用还可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在预处理阶段。超微细气泡技术可大幅提升废水的可生化性,增加生化处理效率,还可实现脱色效果。同时用于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阶段,可降低COD和色度,使废水达标排放。超微细气泡用于废水处理的技术特点:

     1.超微细气泡通过压坏效应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所有化学键被打开,实现难降解污染物的强氧化分解,而难降解有机物在破坏断链后部分COD可以转化为BOD5,提高废水生化性,同时还可以实现脱色目的。

     2.超微细气泡耦合臭氧,可以大幅度提高臭氧利用率,在原有基础上能够提供更多的羟基自由基,强氧化性更强,相对于传统的臭氧催化氧化,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3.与传统芬顿高级氧化技术相比,超微细气泡技术运行费用更低,效果更佳,且无需处理污泥。